黄埔古港(荐)

人气阅读指数 6494 次
 
 
一提到黄埔两个字,广州人也好,外地人也好,脑子里想起的可能会是黄埔军校、黄埔港,还有黄埔区,这些地名的来源,都和位于海珠区新滘镇的这个普通村子有着莫大关联。这个如今叫做黄埔的村子,经过专家们的考证,其实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一直以“凤浦”为名,到了清朝,众多外国商船上下来了许多金发碧眼的“夷人”,这些夷人以他们的发音习惯,把这里称作“Wanpooh”,渐渐地以讹传讹,凤浦就成了黄埔,久而久之,原来的“凤浦”反没人叫了。外国船只与商人的到来,给本地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地名的变化,更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如果对这一段历史没有去特意了解,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以为,黄埔古港的位置即使不在如今的黄埔港,也一定就在不远的周围,然而事实是,黄埔古港是在与如今黄埔港隔江相望的黄埔村。


黄埔村和广州的城郊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新的来得太快,旧的还来不及引退,新与旧的并存,就容易给人呈现出凌乱的感觉,广州的许多城中村就是这个样子。如同黄埔村里古色古香的旧建筑夹杂在众多新式楼房之中而不为众多人所知一样,黄埔古港的历史也一度被历史的灰尘所掩盖,不为外人所知。


坐车路线:有137/262/229






我们需要认识黄埔古港的历史。在北帝庙发现一面被石灰封住的墙,铲掉石灰后显露出8块石碑,上面写有“黄埔税口四元”等字之后,黄埔古港的历史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显现。


在广州的对外贸易当中,黄埔古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货物与人员的进出都必经此地,位置极其突出。如果说历史机遇对广州来说是起到了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广州无论如何都是岭南的中心——那么,对黄埔古港却是千载难逢。到后来航运船只的进步,再到黄埔古港的水道限制,再到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的转移,都让黄埔古港在持续近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逐渐退出历史的中心舞台。毕竟,黄埔古港只是一处暂时停泊之地,中外海上贸易的真正中心还是在广州城,更在背后宽广的中国腹地。


清同治年间,各国商船停泊黄埔古港的盛况已然不再。在江边村落的一轮夕阳中,留在此地的众多遗迹又经历着岁月的沧桑,昔日的繁荣逐渐远去,幻化成古港遗韵与后人的想像。不过,古港并未真正淡出,它的余脉延续到了如今繁忙的黄埔港,再抬眼看远方,新落成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里众商云集,历史在这里仿佛又是一个轮回,感觉似曾相识。


黄埔古港的形成 (引用资料)
  广州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历史上资格最老、历代相传、惟一长盛不衰的对外贸易港口。而作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唐代时设在今黄埔南岗庙头村的菠萝庙,到了清朝,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尤其是康熙24年(1685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置粤海关,并在黄埔村南边的酱园码头设立黄埔挂号口后,黄埔村就成为中外贸易的必经之地和向外国商船征收关税之所。


水路在古代交通中有着重要地位,直到今天依然存留的古驿道,还保留着逐水而建的特点.岭南地区和中原地区文化的交往顺南岭的河谷而进行,当时最主要的珠江和东江是纵横南粤的交通要道,两江汇合于扶胥古镇的古海湾---黄木湾,也就是今天的狮子洋,这里是海舶进出广州最优越的港湾.


乾隆22年(1757年),清政府宣布撤消江、浙、闽海关,仅仅保留粤海关,并作出关于“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夷船“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的决策。这样一来,偌大的中国海上对外贸易集中于广州一口进行,而且延续到道光20年(1840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鸦片战争后,广州对外贸易的首要地位为上海所取代,黄埔古港也逐渐失去昔日的繁盛,酱园码头也由于逐年淤积终于不利于船只的停泊而被放弃。清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粤海关的黄埔挂号口迁至长洲岛,但仍沿用“黄埔”之名。 就是现在黄埔军校景区的纪念馆,里面有详细介绍。说来也巧,坐船的时候经过,顺手拍了一张。


古港死了,但生命力仍在.
从崭新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一直往西,就能见到标有黄埔村的大牌坊。黄埔村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清式建筑,可看处极多,我借着寻找黄埔古港历史陈列馆之机,着实领略了一番这个古老村庄的古旧遗风。下次得一个人再来,慢慢领略下才行。


随着景观区内游客日益增加,一些当地的村民将古码头变成了摆卖自己农产品的市场。他们将自家出产的香蕉、番石榴和青菜摆满了一地,甚至还有小“蟛蜞”卖,地摊几乎占去了码头一半的位置,古码头遗址俨然变成了菜市场。


石基村的艇仔粥已经有差不多20年的历史,在广州的饕餮中相当有口碑。但目前艇仔粥还停留在作坊式的阶段。琶洲街希望可以将艇仔粥品牌化,成为景区的一大卖点。


因为是以黄埔古港为主题的陈列馆,位于2楼的展馆中心区自然是必看之处。展览陈列的布置颇有特色,以清朝古建筑风格,按照传统的“镬耳屋”形状设计的展板位“九曲十八弯”,将黄埔古港的辉煌以及黄埔村的历史娓娓道来。


古港如何缺得了码头?黄埔古港原称酱园码头,现在仍有一条海傍街,从前紧靠码头,是一个繁闹的集市,商铺林立,据说现在村民建房时,还偶尔会挖出木桩和桩基。这里在繁荣时期,除了海关关卡之外,还有兵营等处所,另外,一些外国商船也曾把仓库修建在这一带。码头也许早已重修很多次了,但至今仍在使用,村里人还靠着摆渡到对岸,船费只是五角钱。


在古港对岸有一大片土地,据介绍,地里主要是石基村村民种植一些龙眼、杨桃等岭南水果、蔬菜等农作物。村民们往返农场耕种都要经过古港码头。


上几张黄埔中学前的荷塘残照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